03

Jan

2018

平均2天將開1家羅森便利店 南京中央商場和羅森入皖“快跑”

發布者:商業觀察家 瀏覽次數:18728

大潮之下,所有店鋪都在找更多的“浮板”,讓自己游得更遠。

 

今天下午,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南京中央商場集團在合肥簽署安徽省唯一區域授權加盟協議。

 

按雙方介紹,春節過后,南京中央商場將在合肥開出第一批羅森便利店。2018年,南京中央商場將在南京和安徽(合肥、蕪湖、馬鞍山等三個城市)按照“平均2天開1家便利店”的節奏“快跑”。

 

這意味著合肥乃至蕪湖、馬鞍山等安徽二三線內陸城市將馬上結束本土便利店“當家”的格局,面臨外資便利店的全面滲透。

 

 

 

 

/ 01/

 

雨潤工廠支撐羅森“入皖”

 

 

 

繼“南京羅森現象”后,南京中央商場和羅森“將手伸向”江蘇鄰省安徽。

 

相比此前在江蘇市場的“大加盟模式”,在安徽,雙方合作程度更深了一步,發展到“區域授權模式”。南京中央商場成為羅森安徽省正式區域被許可人,可以在安徽省采取直營和加盟等模式發展羅森便利店。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提出過“自行車前后輪”理論:南京中央商場是“前輪”,負責門店拓展及本地市場的運營管理等;“后輪”是羅森負責商品開發、供應鏈等更精細化的工作。

 

雙方在安徽的“牽手”,正是基于在南京的“前后輪”運作的匹配。

 

以江蘇市場為例,羅森提前與江陰華聯建立了江陰生產物流基地,能輻射南京地區。今年3月份,江陰工廠將能投入使用。

 

羅森公司在安徽“落子”在業內早有預期?!渡虡I觀察家》此前報道指出,借助和南京中央商場的合作,羅森可以快速完成在江蘇以及整個華東市場的布局。

 

安徽擁有緊鄰江蘇省的地緣優勢,也是外資品牌便利店空白省份。羅森便利店在南京的試水,是雙方合作達成的“強心劑”。雙方都深信與南京有地緣優勢的安徽市場,能復制在南京市場的先發優勢。

 

其次,則是南京中央商場在安徽的供應鏈資源,為羅森入皖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日式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及差異化都是占大比重的自制鮮食。鮮食冷鏈配送成為便利店的擴張壁壘。羅森便利店在南京高達50%甚至是60%的日配鮮食。

 

南京中央商場副總裁劉夢婕告訴《商業觀察家》,目前,南京中央商場正在改造其控股母公司雨潤集團的合肥肥東工廠,將之改造為羅森便利店安徽的供應工廠。其商品配送到合肥市內,最快可以在一小時之內抵達。到今年5月份,改造后的雨潤肥東工廠即可投入使用。在此之前,安徽羅森的鮮食配送將依靠羅森江陰基地解決。

 

據介紹,雨潤食品在安徽擁有約18家國家級標準的工廠資源。劉夢婕稱,雨潤的每一家工廠都可以被快速改造成為羅森便利店的鮮食供應基地。

 

按照雙方的計劃,雨潤集團合肥肥東的工廠將作為羅森便利店在安徽發展的第一階段供應鏈的工廠。雨潤肥東工廠可以支撐500-600家門店的鮮食供應。同時,雨潤肥東基地廠房等均是雨潤自持物業,劉夢婕表示,與租賃型物業相比,其工廠損益平衡點或更低。

 

 

 

 

 

/ 02/

 

二三線城市開始滲透外資便利店

 

 

 

作為入皖的首家外資便利店,羅森將成為攪動安徽便利店市場的“鯰魚”。

 

在劉夢婕看來,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對便利店和小型迷你型超市,兩個業態的理解模糊。“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家門口的便利店只是縮小版的超市而已,賣的更多的是生活用品。”劉夢婕認為,羅森便利店開進安徽,將如同在南京一樣,啟蒙當地消費者對便利店的認知。

 

劉夢婕表示,2018年,南京中央商場在南京可以保證2天左右開一家店,基本以一周2-2.5家的速度復制,在安徽也會按照這個節奏拓展和布店。

 

目前,蘇果便利店在安徽省達到131家店,合肥有52家店,包括在合肥已開出5家三代好的便利店。安徽本土便利店“來購”,在合肥有 52家店;后起之秀“友門鹿”便利店進駐合肥一年多,也開出了10多家門店。合肥還有本土品牌紅府超市開的紅府便利店,2015年時,已達12家。夫妻雜貨店更是比比皆是。

 

劉夢婕表示,合肥的本土便利品牌比較多,但成規模、成氣候的不多。羅森便利店不僅將以50-60%的自制鮮食形成商品競爭上的差異化,也將更多滿足安徽當地消費者的消費升級、便利生活升級的需求。

 

雙方都認為,安徽的便利店市場空間巨大。合肥地處華東地區,常住人口780萬。根據行業數據,每3000人可支撐一家便利店。以此測算,單合肥一市就可以容納2000-2400家便利店。

 

南京中央商場利用其在南京市場的優勢,門店選址依靠南京中央商場的自主物業,更是有中央商場的南京本土百萬會員作為客群基礎。南京羅森像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看上去在安徽只有1家南京中央商場的羅森卻少了這些“小幸運”。

 

對此,劉夢婕透露,1月4日,南京中央商場會和安徽省電信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電信在安徽擁有一萬個網點,其中匹配便利店的物業會優先提供給羅森開店。

 

之前,中央商場在南京和江蘇電信有合作先例。在線下實現了電信網點和羅森門店客流的“互導”。利用支付手段,把線上的引流和互相派券運用。類似的跨界營銷也將在安徽展開。

 

不過,張晟表示,要大規模地開幾百家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供應鏈以及兩家企業在執行力上的默契合作。

 

張晟說,羅森的客戶群集中在15-33歲,因此,在合肥的店鋪選址會優先選擇能夠觸達這些年輕消費者的地方,首期傾向于年輕白領聚集的地方,住宅只是作為備選。

 

 

 

 

 

/ 03/

 

黃河以南城市都到了便利店發展階段

 

 

從思考、調研到落地合肥,羅森用了一年的時間。張晟告訴《商業觀察家》,供應鏈未動,便利店先行,然后“借糧”生存,先行搶占市場,供應鏈再跟上。這是羅森便利店“跨過長江”的行進方式之一。

 

“中國黃河以南的城市都發展到了能擁有便利店的階段。”張晟稱,羅森未來仍計劃以“一年一個省份”的速度拓展。

 

羅森有到2025年在中國開到1萬家店的“萬店計劃”。截止2017年年底,羅森已開到了1400家。

 

“除了武漢、南京,一個城市要消化四五百家店很困難。合肥的優勢在于其和蕪湖、馬鞍山形成了城市群。圍繞三個城市的供應工廠,可以消化500個店。”

 

馬鞍山離南京僅60多公里,在文化、消費習慣等方面亦深受南京影響。南京中央商場方面相信南京的“羅森效應“在馬鞍山會有較好的傳播。

 

蕪湖距離合肥以及羅森的江陰供應鏈工廠適中,物流配送和供應鏈會享受“雙重支持”。蕪湖擁有360萬的人口,人口基數適宜發展便利店。

 

無獨有偶,2017年12月7日,金鷹國際商貿集團與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宣布7-11進入江蘇市場,首批門店將于2018年上半年在南京開出,并計劃兩年內在南京開出100家門店。

 

整個2017年,外資便利店以超過30%的開店數快速拓店。而從單店坪效來講,依然還是全家、羅森、7-11等日式便利店更占優勢,本土便利店的“護城河”無一例外體現在密集布點。大部分本土便利店還是在出租貨架做“二房東”,做品牌的搬運工。同時在門店規模、信息化、物流配送、人才、資本等各方面都還都待突破瓶頸。

 

由此,羅森攜手南京中央商場進入安徽,對于本土便利店品牌的信號是:本土便利店接下來的戰略重點有且僅有一個,即應從粗放式增長轉向提升便利店的品質,聚焦門店精細化管理,開發商品,同時加重差異化的自有商品和鮮食商品的開發,才可能在日式便利店全面下沉二三線城市市場時,守住自身的地盤。